从20年前的报案、登报、查询失踪人口档案库、电视寻亲,到这10年的打拐微信群、DNA寻亲,再到如今的信息流推送、AI人脸识别寻亲,随着时代的发展,寻人方式不断丰富,寻人效率极大提高。
“百度AI寻人”的技术原理
张军宏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2016年父母带他到北京就医时走失了。张家父母尝试过多种途径,如张贴寻人启事、让好心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以及寻求寻人类电视栏目的帮助等等,均无果而终。老人本就贫困的家庭愈加雪上加霜,只能露宿街头。
但幸运的是,这一年百度人脸识别技术接入了民政部的全国救助寻亲网。志愿者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老人的寻子信息,便将张军宏的照片放到“百度AI寻人”上进行比对,最终筛选出老人儿子的信息。
根据这一信息,老人在北京昌平中西医结合医院救助站成功认亲,并把儿子接回陕西老家。这是百度技术与民政部全国救助寻亲平台数据合作以来公布的第一则案例。
一边是走失者的数据库:即民政部全国救助寻亲网内存有的万级别数据,加上救助系统内部存有的百万级历史救助数据。另一边,走失者的家人上传照片,与库内数据进行实时人脸相似度比对,系统将自动给出相似度高的多个参考结果。
目前,民政部与地方救助站等多方机构协调,确保每一名被送到救助站的走失者,能在第一时间采集图像数据并上传至数据库。这样,只要寻亲者在“百度AI寻人”上上传走失者照片,平台系统会自动与数据库照片进行比对,显著提升了寻亲者找到亲人的几率。
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中,AI人脸识别甚至成为不可替代的寻亲工具。例如,上文中提到的患有精神疾病的走失者,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记忆力常常严重受限,无法准确表达出自己的身份信息和家人的联系方式,这种情况下,人脸所携带的面部特征信息,就成为了寻亲最大的突破口。
同时,随着中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阿尔茨海默氏症(俗称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老人走失已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微博和朋友圈,常常能见到网友转发“寻找父亲”等信息,寻人者那种焦急的心情令人动容。
除人脸识别外,平台也设置了查询功能,救助者可根据“姓名、性别、年龄、区域、救助站”等信息进行相应的筛选。
在走失人员中,寻找儿童的难度最大:很多孩子在走失的时候只有几岁,失踪多年后,容貌发生了变化,这给寻人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借助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就算拿来比对的是一张多年前的照片,AI人脸识别也能快速、准确辨认出他现在的样子,找回家人的希望因此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收视率很高的央视《等着我》节目,曾有一个找到家人的故事就是利用这一技术。
“宝贝回家”是中国最大的寻找失踪未成年人的公益网站,因与公安部合作,被看作是“中国失踪儿童的晴雨表”。该网站发布3万多条“家寻宝贝”信息(寻找失踪儿童),和3万多条“宝贝寻家”信息(失踪儿童找家)。遭遇儿童走失的情况,可以专门登录“宝贝回家寻子网” ,尝试与这一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人脸比对,说不定就多一份希望。
人口走失是一个全国问题,要让更多人知道AI寻人的新手段,普及工作仍任重道远。2019年1月,“百度AI寻人”再次升级,上线了基于百度APP的“百度AI寻人”智能小程序。
用户只需在百度APP上搜索“AI寻人”或者“百度寻人小程序”,简单上传一张照片,就能与民政部全国救助寻亲网的数万条走失人口数据进行一键比对,系统将自动给出相似度最高的多个参考结果。
百度还将依据用户画像和知识图谱,计划让“百度AI寻人”智能小程序主动触达有寻人需求的人群,进行精准信息推送,帮助更多潜在需求人群了解和获取寻人服务。届时,百度将结合各地区数据和平台需求,挖掘救助寻亲领域的新场景,更好地为救助寻亲工作提供服务。
文章由 寻亲寻人网 编辑整理,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寻亲寻人网在线客服微信删除!
上一篇: 在中国为什么有那么多儿童拐卖?